位置 : 首页 > 新闻动态

北京大学视频与视觉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4年度技术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

视频与视觉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

2024年6月17日,北京大学视频与视觉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(以下简称:中心)2024年度技术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科学报告厅召开。技术委员会部分技术委员(详见参会技术委员名单)、北京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张锦院士、合作受邀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7研究所科技委张小明主任、参建单位华为媒体编解码技术实验室王晶主任、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张存群副部长、计算机学院胡振江院长、基地建设办公室陈健副主任、中心主任高文院士以及中心本部、深圳分中心、杭州分中心部分教职工共52名代表参加会议,中心副主任黄铁军教授主持会议。


中心2024年度技术委员会会议合影

张锦在致辞中指出,中心是北大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,也是北大长期推行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抓手。他对中心纳入新序列管理以来做出的工作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,希望中心工作始终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,强化关键共性技术、前沿引领技术、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创新,努力打造教育链、人才链、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。同时他强调,今年是北京大学的“学科质量年”。学校深刻认识到2035强国建设和2030学科建设目标的紧迫性、艰巨性,将把学科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年的工作主题,凝聚全校力量,加快推动顶尖学科建设,实现学科实力的整体提升。


张锦副校长致辞

胡振江介绍中心自2009年成立以来,在高文院士的带领下,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果,更在产业应用上取得了重要突破。他强调,学院作为中心的挂靠单位,一直高度重视中心的建设与发展,不仅在人才队伍、科研政策、实验设备、工作环境等方面提供了综合支持,也积极支持中心的实体化建设。未来学院将继续全力支持中心的发展。


胡振江院长致辞

技术委员会委员、上海交通大学张文军教授主持中心报告与专家评议环节。中心副主任马思伟教授作中心建设与发展总体情况汇报,贾川民助理教授、科研骨干郑雅菁、王荣刚教授、施柏鑫长聘副教授、田永鸿教授代表各研究室就近一年来的代表性成果作了具体报告,分别为“生成式智能视频编码进展与应用”、“脉冲相机开源算法体系SpikeCV与高速应用进展”、“三维沉浸视频表示与编码研究进展”、“神经形态相机高速光度属性分析”、“大规模脉冲神经网络理论与方法”。华为媒体编解码技术实验室王晶主任代表华为公司分享关于“下一代视频标准需求与挑战”的报告。


马思伟教授汇报中心建设与发展总体情况


中心科研成果报告(从左到右,从上到下:贾川民、郑雅菁、王荣刚、施柏鑫、田永鸿、王晶)

技术委员会专家评议环节,委员们对中心近一年在前沿技术探索、产业标准制定、科研项目合作、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的工作与成果予以高度评价。同时,结合未来产业发展与中心工作,专家们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和意见,要牢牢把握前沿技术发展趋势,充分发挥中心的科研、工程优势,加快在脉冲神经网络、智能视频编解码、多模态大模型等领域的深入研发,推动形成增强现实、机器视觉优化、视觉无损低延时编码技术、3D脉冲相机等方面的工程性应用与合作,进一步加快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的步伐等。


技术委员会专家评议现场


吴枫教授点评指导


赵沁平院士点评指导


邬贺铨院士点评指导


陈熙霖研究员点评指导


徐文伟专家点评指导


姜文波教授级高工点评指导


沈向洋院士点评指导


王沙飞院士点评指导


张文军教授点评指导


高文院士总结发言


黄铁军教授发言

高文作总结发言,感谢各位委员会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。中心要继续聚焦视频和视觉的关键技术工作,解决项目“卡脖子”问题。同时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,协调运用好算力资源,进一步提升中心多模态大模型的工作。黄铁军补充回应,一定重视专家们给予的宝贵建议与意见。在解决关键技术全面替代的新阶段上,中心将回答好专家们提出的问题,尽快形成体系化的方案,在成果应用落地方面做出更多成绩。

附:参会技术委员名单(按姓氏拼音排序)

陈熙霖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,研究员

丁文华 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,中国工程院院士

高   文 视频与视觉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,中国工程院院士

黄铁军 北京大学教授,多媒体信息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

           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

姜文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授级高工,编务会议成员

沈向洋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理事长,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

王沙飞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,中国工程院院士

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

吴   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,教授

徐文伟 原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

张文军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

赵沁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,中国工程院院士